那么,徐妙医生的论著到底写了什么,能引起这么多国外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呢?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寨卡病毒, 最新消息寨卡病毒已经蔓延到东南亚,由于缺乏有效治疗药物,此时此刻新加坡的多名部长、议员和基层义工正上街发传单宣传灭蚊行动,预防寨卡病毒感染和传播。徐妙医生的文章也是和寨卡病毒有关,主题是寨卡病毒的有效治疗药物的研究。
A8月29日,徐妙医生和美国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“identification ofsmall-molecule inhibitors of Zika virus infection and induced neural cell deathvia a drug repurposing screen”(抗寨卡病毒感染及治疗其引起的神经细胞坏死的小分子药物的研究)以论著的形式在全球权威杂志《NatureMedicine》上成功发表,影响因子高达30.357。同一天,《华尔街日报》以“Potential Zika VirusTherapies Identified by Researchers(研究者发现寨卡病毒的新治疗方法)”进行了专题报道;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(NIH)也实时发布新闻“NIH collaboration helpsadvance potential Zika treatments”(NIH合作研究寨卡病毒治疗新进展)。同时美国和欧洲一些其它主流媒体也进行了相关的报道:研究者不仅首次找到了治疗寨卡病毒的小分子药物,而且将所有的药物筛选结果存入一个开放型的PubChem资料库与全世界的科研人员共享,为寨卡病毒的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。
关于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(ZikaVirus, ZIKV),属黄病毒科,黄病毒属,主要由埃及斑蚊传播。寨卡病毒首先发现于1947年,原来只是在非洲和一些南亚国家流行,引发的病症并不重,80%病毒感染者没有症状。但2015年起,寨卡病毒疫情在南美洲快速扩散,巴西甚至出现超过4100例新生儿小头畸形。此外,包括巴西在内的一些国家还报告成人格林-巴利综合征,而它可能导致瘫痪和死亡。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明,在美洲传播的寨卡病毒,是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和格林-巴利综合征的元凶。
迄今为止,60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寨卡病毒疫情,不幸的是目前尚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,也没有相应的治疗药物。正是在如此严峻的背景下,今年三月份,徐妙医生所在的美国国立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和约翰·霍普金斯大学以及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合作,共同研究治疗寨卡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。
研究者们应用高通量筛选(HTS)方法, 在用iPS细胞诱导的神经干细胞(NPC)、星形胶质细胞(astrocyte)和星形细胞瘤(astrocytoma)三种细胞上夜以继日地反复试验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历时三个多月,研究者们终于在6000多种备选药物库里找到了三类有效药物:Emricasan可以有效保护脑神经细胞免受寨卡病毒的损伤,Niclosamide和CDK抑制剂(如PHA-690509)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,而且相互间有协同抗病毒作用。同时他们对非洲型、亚洲型的和波多黎各型的寨卡病毒均有效。